厉害了!“人造太阳”在南昌大学成功放电
今日,《江西日报》头版、江西卫视新闻联播栏目报道我校江西省聚变能与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我国首个可实现压缩融合启动等离子体电流的球形托卡马克装置正式投入运行并实现首次成功放电,填补我省该领域空白。
江西卫视新闻联播报道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充电完成,触发!”1月12日,在南昌大学江西省聚变能与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由我省科研人员自主设计、制造及运行的“人造太阳”装置——我国首个可实现压缩融合启动等离子体电流的球形托卡马克装置(NCST)正式投入运行并实现首次成功放电,填补了我省在磁约束聚变基础实验研究领域的空白。
万物生长靠太阳,无论是传统的化石能源,还是风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质都是太阳能。而太阳的能量,科学家们早已探明究竟: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江西省聚变能与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陈小昌介绍,托卡马克装置使热核反应在一定约束区域内,根据人们的意图有控制地进行,即受控核聚变,因此该装置被通俗地称为“人造太阳”。核聚变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储量丰富、安全环保等特点,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据测算,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经过核聚变可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
“首次放电成功,标志着我省已初步具备了设计、制造及运行中小型托卡马克装置的能力。”江西省聚变能与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博士钱玉忠介绍,NCST装置内部安装有两个上下对称的极向场线圈,使其成为我国首个可利用压缩融合方式启动等离子体电流的球形托卡马克装置。
南昌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磁约束聚变联合实验室,为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重大工程建设及相关核聚变研究提供探索性的实验经验。同时,我省还将围绕NCST模拟太空辐照环境的特性,积极开展交叉应用研究,目前针对极端材料和生物医药研究已配套设计了两套多功能样品平台,应用于极端材料获得及改性、生物细胞辐照、植物育种等领域,为我省新能源、生物育种、医学医药及航空特种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往期回顾(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01 严格遵守!江西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22号令 |
02 听!来自鼓浪屿的声音! |
03 南昌大学校史编撰“百年经典”内容征集启事 |
04 上课玩混凝土?这个真的可以有 |
来源 | 江西日报、江西卫视
编辑 | 张寒琪、赵子腾
责编 | 杜明琳
审核 | 饶勇、廖元新、甘雨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